1封闭式母线布线标准规范 5.1条 封闭式母线宜用于干燥和无腐蚀气体的屋内场所。 5.2条 封闭式母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2.2m;母线终端无引出线和引入线时,端头应封闭。当封闭式母线安装在配电室、电机室、电气竖井等电气专用房间时,其至地 面的最小距离可不受此限制。 第六节 电缆布线 (Ⅰ)一般规定 6.1条 选择电缆路径时,应按下列要求: 一、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各种损伤; 二、便于维护; 三、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四、电缆路径较短。 6.2条 对于露天敷设的电缆, 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胶外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必要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 6.3条 电缆在屋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竖井内明敷时, 不应采用黄麻或其它易延燃的外保护层。 6.4条 电缆不应在有易燃、 易爆及可燃的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这类隧道内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6.5条 电缆不宜在有热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电力电缆, 当需要敷设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6.6条 支承电缆的构架,采用钢制材料时, 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6.7条 电缆的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 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Ⅱ)电缆在室内敷设 6.8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 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6.9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 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6.10条 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 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6.11条 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 6.12条 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6.13条 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6.14条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6.15条 电缆明敷时,其电缆固定部位应符合表5.6.1的规定。 电缆的固定部位 表5.6.15 敷设方式 构架型式 电缆支架 电缆桥架 垂直敷设 电缆的首端和尾端 电缆的上端 电缆与每个支架的接触处 每隔1.5~2m处 水平敷设 电缆的道端和尾端 电缆的道端和尾端 电缆与每个支架的接触处 电缆转弯处 电缆其它部位每隔5~10m处 6.16条 电缆桥架内每根电缆每隔50m处,电缆的首端、 尾端及主要转弯处应设标记,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 (Ⅲ)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6.17条 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17的规定。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表5.6.17 名称 电缆隧道 电缆沟 沟深0.6m及以下 沟深0.6m以上 通道宽度 两侧设支架 1.0 0.3 0.5 一侧设支架 0.9 0.3 0.45 支架层间垂直距离 电力线路 0.2 0.15 0.15 控制线路 0.12 0.1 0.1 6.18条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并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6.19条 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6.20条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6.21条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m)表5.6.21 敷设方式 塑料护套、铝包、铅包、钢带铠装 钢丝 铠装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水平敷设 1.0 0.8 3.0 垂直敷设 1.5 1.0 6.0 6.22条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
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6.23条 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不应设在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地段。 6.24条 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 6.25条 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 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 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 6.26条 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 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 6.27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6.28条 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